{{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煙腸L|2025.06.27
文學散步還算常見,書店散步真是新奇的體驗。這次的散步範圍主要是深水埗和旺角,烈日當空,十來個中學生走出校園,在一間間的獨立書店中遊蕩。背着書包,手持店長呢準備的九龍書店散步工作紙,這絕對是史上最可愛的鴨仔團。
第一站:界限書店
學生一字排開,我們由主題書櫃到店長選書一一向他們介紹。大部分同學都是初次接觸這種非傳統的書籍分類方式,所以我們特地安排了小活動,讓他們選一本封面最吸引的書,在選書的過程中體驗這種以主題排列的分類形式。工作紙的第一個練習是讓學生試運用多感官描寫記錄他們對各書店的印象,我偷看了一位同學的答案——「書香味濃」,很喜歡這簡而精的答案,試問又有誰不喜歡紙和墨深沉的味道?
第二站:序言書室
精力旺盛的學生選擇爬七層樓梯,我和店長呢沒這氣力只好靜靜等𨋢。紅白木門留有歲月的痕跡,不知是不是貓店長未未被這股年輕氣盛的熱情嚇怕,牠背對我們面壁思過。文史哲理論書可能對初中生而言太過艱深,但他們未來需要找這類書時能想起我們到過序言便足夠了。25歲的未未算是學生的人生前輩,一個女孩問當值店員:「貓貓生病嗎?牠流鼻水。」這可能只是一面之緣,但還真是難能可貴。
七層樓梯把他們嚇怕了,店長呢問:「你們知道為何獨立書店大部分在唐樓開店?」一把童音回:「租金平啊。」他們了解的比我們想像中更多。轉頭便看見幾個同學在雪糕車前排隊買雪糕。
第三站:留下書舍
吃一杯雪糕的時間剛好走到留下書舍。
留下書舍為讀者提供的座椅更多,學生紛紛找了個位置坐下聽店員介紹。留下書舍的創辦人都是從事傳媒工作的,因此會較多和記者、傳媒與社會學相關的書籍。我在翻閲《香港老舖䤸》時想,這些初中生又有多少曾接觸這些充滿香港特色的老舖?答案是沒多少,但正因如此,才更顯堅持紀錄的價值。
學生似乎很滿意留下的閲讀空間,把水樽添滿,繼續我們的散步路程。
第四站:獵人書店
「從名字我就猜到是和漫畫《HUNTER×HUNTER》有關!」一個中五女生興奮地和同行的朋友説。
在這短影音盛行的年代,很欣慰中學生還會大談動漫。學生無法抵抗獵人書店的漫畫專區,從《排球少年》聊到《葬送的芙莉蓮》,眼裏透着光。一位零九年出生的女生連《頭文字D》都看過,我和獵人店長都很驚訝,同時很高興他們還有看紙本漫畫的習慣。在一樓看書,再上二樓看文創展覽,一群穿校服的學生在獵人書店的樓梯爬上爬落,真是稀奇的光景。
第五站:一拳書館
一鳴館長希望不同閲讀興趣的人都可以在一拳找到心儀的讀物,所以一拳書館的書種相對較齊全。一拳的書一律不打折,但卻會向買書的讀者送本地農產蔬菜或日常用品。這種營運方式對學生而言無疑是新鮮的,因為他們接觸的書店大多是連鎖經營,與獨立書店和讀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
第六站:閲讀俱樂部
閲讀俱樂部的選書以文學、藝術和歷史為主,這是我們最後一站,太陽即將西下,學生坐在壁畫前看書。壁畫「世界上任何書籍能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的字句下坐了一個女生,她正在讀一本介紹吉卜力工作室電影的書籍。這的確令人好奇,書籍會令他們成為怎樣的人。
我們三小時半內到訪了六間獨立書店,不知他們拿起了多少本書和有多少新的感悟。我們在地鐵站道別,然而這卻不像是永恆的道別,因為我總感覺我們未來會在書店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