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呢|2025.03.26

書少少-阿信:
你的故事百看不厭,好像每次都多了新的細節,例如我竟不知你跟「七份一書店」的店長談過合夥開店。你說出過書才知道作者跟讀者的距離有多遠,而書店可築起那鵲橋。有趣的是,界限的讀者又未必需要與作者太近,只想喝杯涼水讀本好書。書店介乎其中,偶爾結緣就好,似是我們自肥居多。

覺閣-Noah:
認識不算久,對你的欣賞與日俱增。慶幸你接過舍下交的棒,又善用自己修讀哲學的身位與見識,填補知識的缺口。地台座位尤像我最愛的港大SU foyer,你說讀者問坐唔坐得令你愕然,我卻早適應旺角四通八達無一處容身。讀者初來界限也會問梳化是否可坐,但我沒講得完的是,他們還可以叉電、斟水、借M巾。

獵人書店-文萱:
社創永遠是我可望而未即的一塊,你們有很多讓我怦然心動的書(買不完,慢慢來)。我努力揮舞社科書籍,卻每每乏人問津;你賣故事書倒或比界限好。你說每場活動背後盡是辛酸,我想補充,那份遺憾是錯過了的人永遠無法再次「在場」。活動報道/回顧是二手經驗,抹去了形式,像叉燒味雪糕沒有肉質纖維。

一拳書館-一鳴:
你們無疑是業界與社會接通的中流砥柱,我有許多平生不逛獨立書店的朋友,只知道一拳。你說香港書店根本不成行業,多麼唏噓而真實。書訊如何流通,從出版社到書店到讀者之間的斷裂,縱是舊患亦有新傷,從專業至普及的青黃不接。我們多點聊天,可好?

(原文刊於《微塵誌》第7期,2025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