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店長呢|2025.05.12
有些活動籌備得累,有些活動消耗體力心神,唯有「華文聚」是我覺得只有招人報名最累XD 分享少許心得給活動搞手參考一下,一起想想書被買回家後還可以如何被打開來讀。
【一、開辦原因】
許多文青都由日本文學領進門,韓江勇奪諾貝爾獎後又多了人留意韓國文學,但我個人偏好華語文學,不用隔一重翻譯去感受故事與文字的質感。尤其作為本地獨立書店,經常會想:新書出版後邀請作家來分享,然後呢?讀者買了書、書出版了一年,然後呢?
或許有個名目鼓勵大家一起讀、一起討論,華語文學就此會多了十幾個恆常讀者?加上大E人的強烈分享與交友欲,事就成了。
【二、考慮因素】
每月一聚,讀幾篇選文,一年下來也讀了幾萬字。不過讀書會的期望管理總是難事,既不希望讀者來吃快餐,又怕預習文本讓人吃力。某次我參加讀書會,明明說沒看過書也可以一起討論,結果感覺從頭到尾被排除在外;另一次較多參與空間,但劈頭就脫離文本直接開展討論,結果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直至去年,煙腸Jer在實習期完結前舉辦《摺紙動物園》讀書會,現埸輕鬆且專注的氣氛令人印象深刻。終於得到良好體驗,便想不如我也來辦。
【三、活動定位】
1. 選書以店長的主觀興趣為優先(適用於所有活動XD)
2. 我只是個唸過中文系的普通讀者,還是專攻語言多於文學的,所以只想替大家敲敲門,引介不同華語文學作品,而不是「導讀」。(有時唸創作系的店長他也會主持,不過他也認同這定位。)
3. 承上,主持負責選篇、介紹作家、帶領討論、推進流程,但要令討論豐富,還得靠參加者現場讀過文本後互相交流碰撞。
4. 承接界限一直以來的風格,活動不設門檻,所以擁抱任何有或沒有文學底子的各位,且名為「書友聚」而非「讀書會」,以人為本。
5. 收費門檻也降到最低,非會然$50會然$20(全數回贈作書券),每月過來也可以儲起書券,遇到喜歡的書才買。
【四、現埸情況】
#1陳慧(小說;16人)
若問我最想介紹的華文作家肯定是陳慧,作品文學性強卻平易近人、香港元素豐富、也多人讀過方便討論。節錄〈拾香紀〉、〈焚香紀〉、〈弟弟〉共讀,不過內容太多只好蜻蜓點水,活動後的討論更好。
#2社畜(散文;5人)
首發作家太有名的代價是後繼乏力XD 讀了《努力是癮》覺得連一個文學獎也沒入圍太可惜,所以來跟《致白目者》對讀社畜的苦與樂。幸好難度與篇幅適中,參加者亦樂於分享,甚至比較兩位作家的筆鋒,兼具生活與文學上的討論。
#3身體駕駛員X假仙女(散文;9人)
找來店長他助攻,談談《只能用4H鉛筆》和《假仙女》的男女身體經驗。準備內容時找對讀的角度,一步步歸納出「打理自己、身體缺憾、軀體與命運」三點,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文本與討論也有趣,個人的收穫更多。
#4海邊的房間(小說;5人)
去年年尾在Threads分享這本書,許多讀者追買致多次補貨,想著一定要找機會討論這本(所以人數太少有點失望哈哈)。不過文本太好,只讀一同名短篇6000多字已夠討論一小時,人少少反而對小說的人物、情節、結構也有著力討論,是我最滿意的一次。(已有學校邀約讀書會,無限歡迎!!)
【五、觀察檢討】
1. 作品太有名怕多人讀過,太新怕讀者不認識,但與人數多寡好像沒有關係。歡迎其他選書建議,例如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語文學作品。
2. 一個半小時剛好,活動完結後有空間讓討論發酵。選星期四晚是出於大家可能週五晚有約,或留給其他活動嘉賓,但好像對全職人士不太friendly?歡迎意見。
3. 店長他喜歡準備妥帖,分享細節觀察引導讀者回應,確保參加者掌握文本的看點和脈絡;我則喜歡提出幾個分析的方向和疑問,就著大家的回應再作交流,會比較多意外收獲(但需要控埸不致離題)。這是學院派跟紅褲子的分別嗎?XD
4. 平衡生活感與文學性的作品,討論起來最舒服,不過也想涉獵多些類型。同樣歡迎意見~
5. 我覺得讀散文好玩在作者特別的體察,不論是共鳴或衝擊,與自身的碰撞也很有趣;讀小說則可以不斷挖掘彩蛋,想像作者是如何構思、下筆、雕琢,從對人物的理解反思如何待人自處。
6. 而這些與書友一起經歷更有趣,希望一直辦下去~(就算沒有人報名,我和店長他也會二人相聚等大家歸來XD)
====================
【宣傳及預告】
今個星期四就是本月聚會:#5一個棲身的地方,店長他與怪獸Min主持。據Min所言,新生代台灣作家裡值得多留意何玟珒,奪得多個文學獎,根底深厚筆觸獨特。店長他和店長呢讀了都喜歡!
這本散文集大部分收錄她19歲寫下有關家庭/家族的事,看似老土讀著卻會眼前一大亮,亦是以創作思考他人的好好示範。歡迎來玩!有預讀文本,早報名比較有時間消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