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他|2024.04.15

F:

F,你有讀過《斷層路徑》嗎?或許,在某架列車上,我就曾經坐在你旁邊靜靜讀著。封底說這本書收錄三十一篇散文\札記\評論,但形式上,近半也是寫給「F」的私密信件。F也許是作者葉梓誦(曾經的)好友、伴侶,也許只是虛構的投射對象。於是我也跟風,以這封信跟你分享這本不捨得讀完的書。

書中談到我喜歡的歌詞〈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葉輝的詩、又極細緻地分析濱口龍介《Drive My Car》(我重覆過多次對這導演的喜愛)重覆的哀悼話語等等,完全命中我的口味。封底寫這本書會談到德希達、羅蘭巴特等哲學家。哲學聽起來吸引,但我們的腦容量,暫時應該放不下艱澀沉悶的哲學理論。打開後,卻發覺葉梓誦行文清晰不難懂,而且,這兩位哲學家也並非「離地L」,有其深情感性一面。例如羅蘭巴特《哀悼日記》悼念亡母,又或者探索人們如何共同生活;德希達《明信片》,借許多張明信片,談論郵件此一形式的特殊之處,探索寄信溝通的不穩定性。

〈只送過你一紙情書〉葉梓誦提到,「書信可說是最決絕的文字了」,一出手,大概終生無緣再見,再無法知道紙上的話語。」而他未必想到,我在寫信後、寄出前大多會為相片拍照,數年後還可以重讀。轉念又想,那又如何?即使我再重讀,甚至再寫封一模一樣的信,感受已與當初書寫時不完全一樣了。而且,我能確認,你真的接收到,我渴望傳達的訊息嗎? 

再讀下去,發現這本書談到的理論、文學作品、絮絮私語,都在思考溝通。書名「斷層路徑」,談的正正是溝通的斷層和路徑,溝通之不可能以及其跨越。死亡當然是溝通的最大障礙,生死相隔,無法再從對方收到任何回應,書中反覆思考悼念。即使無關生死,日常的溝通依然充滿落差。例如我在開口說每句話前,總有各種糾結、擔憂,內心小劇場一直運轉。〈距離種種〉這句很有共鳴,「有時我們想東想西,無非就是盡我們盤算之能,力求去理解對方的心思」。到終於開口,因為組織需時、思路又愛四處漫遊,又經常陷入雞同鴨講境界。

F,相信你也感到,和我溝通不容易吧。不知道作者葉梓誦,是否也經常陷入失語狀態,才去讀去寫去想那麼多關於溝通的思考?不知道你也有想說而說不出的話嗎?試試像我們一樣寫信吧。或者,最近界限書店的角落,有人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然後大家開始接龍對話呢。

兜兜轉轉說這麼多,不過想你讀讀這本書,讓我們有更多共同話題、共同經歷(雖然閱讀只是一個人的經歷);或許就像書中說的,「翻來覆去,把話攤得再長,其實也不過一句」。

至於這句到底是什麼,如果你還想知道,就去看看書吧。

====================

《斷層路徑》
作者:葉梓誦 
出版社:後話文字工作室
出版日期: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