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店長呢|2024.10.07
我不只愛看書,還愛逛書店(或更甚),所以對「書店之書」特別著迷。它們總能寫出書、人、書店三者的神奇互動。如果寫到店長的喜怒哀樂就更有共鳴。
主角巴布自小喜歡閱讀,受到一本繪本啟發,便在黃竹街開一間地舖書店作自己的基地。他每天可讀完一本書,看完每本書都會充滿能量,店裡的書都讀過,也會造「閱讀報告」立牌介紹作品。
雖然以上人設會看得各位店長納悶:他哪來的錢、時間、大愛?但下一格就添了真實感:他渴望有人來買書「保護」這間書店(用這個詞有點進取),卻事與願違,經營岌岌可危。
他只會看書、賣書,也沒別的事可以做。某天,化身成貓的達利偶然來了這間書店,給了他「達利之眼」,進入客人的超現實世界。透過閱讀眾人的內心,他推薦適合的書,令許多人動念改變。書店變得有名,生存有望,他卻忙得沒有時間看書、寫作,失去初心。結局如何,就請大家來看了。
超現實世界,有時更加「真實」。我們有理想、渴望、遠方,在超現實世界裡自由奔放;在現實生活中,卻為了顧全安逸和他人的目光而被推著走,忘了按真實的感受而行。換句話說,巴布按客人的超現實世界而選書,只是提醒了他們原初的感受,沒有「改變」任何事。
有時覺得獨立書店像個超現實世界,你無法不老實起來——看某些書就是提不起勁,甚至會睡著;另一邊廂,即使書架千變萬化,有種直覺仍會「吸」我們到適合的書面前,觸發以往未知潛藏的興趣。然而,雜訊太多則會阻礙我們走向它,如果書店就像意念的總和,多未必好。當它變了網紅店,最搶眼的都是最庸俗的話題,你以為自己需要的那本書,買了回去也未必會讀,讀了也對你無裨益。
上月與獵人書店受邀到閱讀俱樂部分享,談到獨立書店總是賺不了錢。何解?想來我們都有些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精神)、低效益的堅持,簡言之「與錢作對」。樂得清閒時,可以沖杯靚茶看本好書,仔細推敲值得推薦的點;如書店不慎「被網紅」,最忙時分肯定只有補書、行政、收銀這些相對厭悶的工作(像香港書展每年七天好夠了)。我們都知道獨立書店的價值在哪,要保守它們而繼續生存,卻要有些妥協。我知道,我們都在其中發了狠地平衡。封底那隻流淚眼,恕我粗暴代入。
//就算沒有人買書也繼續經營書店才是「超現實」。
要違背自己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絕對真實的成功才值得快樂。//
P.S. 書中有真真假假的封面,許多相信是配合劇情而畫,例如巴布召喚超能力時身後的書就是「變身」。但不知為何,工具書的比例比想像中高。
P.P.S. 書的定價是店內其他書的兩倍,但以其構思、畫功、裝幀(七種紙+布面燙金穿線精裝+外盒),絕對值得閱讀及收藏。家有這本書,品味急升~
====================
《達利書店》
作者/繪者:Pen So
出版社:Pen So Artlab
出版日期: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