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呢|2024.11.18

台灣書業有許多值得香港參照的地方。兩地社會文化相連,不少香港讀者也愛台灣書店行旅,這次向大家介紹愛店——「現流冊店」。

忘了從哪裡開始認識她:年初沐羽得獎時掛的紅布條?去年獨書祭?還是「文化幣包裹」企劃,或是「出版行銷取暖會」?反正留意了一段時間,既赴台北書展,很想親身去看看這地方。當天傍晚騎自行車深入小巷,見新書分享會進行中,繞個圈回頭剛結束,友人拿了譯者簽名,我們也買了一瓶龍眼酒,跟潔珊店長打個照面,他說沛澤店長在外參加台語文學有關的市集。

獨立音樂、文學與歷史、酒與咖啡,就這麼融匯在小小隱世書店之內。

這一次再訪,本是來參加今年的「獨書祭」,無奈颱風影響場地,活動延期,但機票住宿都訂好了便按原定計劃來台。現流跟界限一樣搬過家,新址在大街轉角處比較易找,空間亦感覺闊落了一點。沒能聽團,至少也要來點⋯⋯

「現流南洋咖哩/每日限量供應」。開門內進,沛澤店長起身迎候,我翻過菜單一遍後毫不猶豫地點餐。咖哩很好吃,濃而不膩帶微辣,雞肉和蛋紮實、薯仔鬆化、蝦片酥脆、小魚乾香醇,還有青瓜漱口,配淡淡的美祿剛好。在獨立書店裡吃咖哩,空間裡多了一種「味道」XD 有點像機舖,在這裡泡半天,累了便吃飯果腹,不過玩的是書與音樂的遊戲。

趁上菜前逛一圈,門邊是大片玻璃窗吧枱,左邊保留了洞洞版架起的唱片牆,另一邊轉角則有一櫃台灣歷史文化書籍。店長不避套書或枕頭書,說明要了解台灣歷史,不可求快而讀得粗淺。旁邊地台架起一排圖集,再過去就是擺滿台語文學與工具書的矮櫃,和展示新書封面的區域,從矮至高各適其適。頭一轉,三大排華文文學選書羅列於眼前,不乏經典文叢、新晉得獎作、歷史記事、自然書寫、性別文學、類型小說,甚至香港之書,新舊出版和和氣氣排排坐,目不暇給;來回掃視著,總覺會漏了誰,就重複地看了又看。

店內以木框劃了半開放的服務台,腰以下的書架安放著音樂藝術選書、漫畫和唱片。回到對面比唱片牆挖深一點的區域,店長笑稱「網咖區」(就是「機舖」),我移步安坐於此,腰以上是世界各地翻譯文學,以下許是些新書庫存或二手書。一大片平木板,店長不用來鋪展新書「豬肉枱」,刻意守住空間感,還有插座和WiFi,作家和學生適合來趕稿趕論文。

潔珊見到我帖文,記起年初見過面,主動開聊。二人考慮很久,無奈決定活動延期,不過這週竟有連環颱風,如沒延期就要一直擔心了,幸好嘉賓都明事理,養精蓄銳下年二月再見。他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唸研究所,選書上不難看出對多元社群的關懷。談到馬來人聲援巴勒斯坦,故未參與法蘭克福書展,原來他們的護照寫明不得入境以色列。
潔珊說,許多小時候的理所當然和不求甚解,長大後才知始末。這令我想到剛看完的《小暴力》,他說才讀了一章,我就不劇透。又聊到新開的市民書店,原來是他慫恿朋友開設的傑作。那邊選書多點人文社科,這邊就可以專注文學多一點。這種「分工」又跟香港的獨立書店有異曲同工之妙。

後來我開始借地方工作,跟沛澤各佔網咖區的兩邊;有人訂了五點的位子吃咖哩,潔珊外出買菜又回來;客人來,大快朵頤又離開。書店回復平靜,萬籟俱寂,我也結帳去吃晚飯了。

文青很忙,興趣很多,要關切的事也不少,要捕捉一切活現的酷酷的「現流仔」——數以年計被困,是無從疏解的痛苦。從書開始,到整個人的生活方式,到社會的理想形態,不徐不疾,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