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辛波絲卡》
內容簡介
因為有辛波絲卡,我們有了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也才能看到奇士勞斯基的電影《紅色情深》
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波蘭重量級女詩人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節錄自〈一見鍾情〉
她的詩像一部電影,吸引名導演奇士勞斯基的注目,
她的詩也像一本繪本,搬演著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她的詩更像一曲交響樂,享有「詩界莫札特」的美譽。
她是辛波絲卡,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
在這本詩集裡,收錄辛波絲卡各階段名作共六十首,她多半以日常生活經驗為元素,像一位敏於觀察的偵探家,在平易語言的表象上,為你我挖掘出更深層的生之形貌,耙理人生的脈絡。
辛波絲卡的寫作題材多元,任何事物都可入詩,她書寫甲蟲、石頭、動物、植物、天空、衣服、戰爭、夢境……等現實人生的材料,將詩的觸角延伸得廣闊且深遠。也透過獨特多樣的敘述手法,錘鍊出生命的共相,直指現實之荒謬、侷限與妥協,為我們朗讀故事中的故事。
本書重點
◎ 辛波絲卡是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是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詩人,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作家,也是當今波蘭最受歡迎的女詩人。
◎ 知名繪本作家幾米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感動一百萬人的愛情經典繪本,書中知名詩句摘譯自辛波絲卡。除了繪本摘譯辛波絲卡的詩句,電影《向左走,向右走》、舞台《向左走,向右走》劇中旁白亦摘譯自辛波絲卡。
◎ 這本詩集選輯辛波絲卡其各階段名作六十首,由陳黎與張芬齡精譯、導讀,並附辛波絲卡精彩諾貝爾獎得講演說辭。
◎ 辛波絲卡的影響力無可比擬,本次將波蘭重量級詩人辛波絲卡的詩集收錄譯出,是華人界讀者的一大幸福。
◎ 辛波絲卡於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詩集《巨大的數目》,波蘭第一刷一萬本在一週內即售光,這在詩壇真算是巨大的數目。
作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
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波蘭。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公認為當代最迷人、最偉大的女詩人之一。
譯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凡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金鼎獎等。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評論集《現代詩啟示錄》等。與陳黎合譯有《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聶魯達詩精選集》、《當代世界詩抄》等十餘種。曾多次獲得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及散文翻譯獎。
目錄
009【導讀】種種荒謬與歡笑的可能——閱讀辛波絲卡╱陳黎.張芬齡
輯一.呼喚雪人(1957)
028企圖
029有玩具氣球的靜物畫
032布魯各的兩隻猴子
033然而
036未進行的喜馬拉雅之旅
輯二.鹽(1962)
040博物館
042旅行輓歌
046不期而遇
048金婚紀念日
051寓言
052魯本斯的女人
055墓誌銘
056巴別塔
058與石頭交談
輯三.一百個笑聲(1967)
066寫作的喜悅
069家族相簿
071聖殤像
074越南
075一部六○年代的電影
078特技表演者
080一百個笑聲
輯四.可能(1972)
084可能
087劇場印象
090廣告
093回家
095失物招領處的談話
097夢之讚
101在一顆小星星底下
輯五.巨大的數目(1976)
106巨大的數目
109致謝函
113俯視
115微笑
118恐怖份子,他在注視
121頌讚我妹妹
124隱居
127一個女人的畫像
129警告
輯六.橋上的人們(1986)
134一粒沙看世界
137衣服
139我們祖先短暫的一生
143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146寫履歷表
149葬禮
152對色情文學的看法
155種種可能
158橋上的人們
輯七.結束與開始(1993)
164天空
167有些人喜歡詩
169結束與開始
173仇恨
178一見鍾情
182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六日
186我們幸運極了
輯八.瞬間(2002)
190三個最奇怪的詞
191有些人
194對統計學的貢獻
199負片
201雲朵
204在眾生中
209植物的沉默
214【附錄】詩人與世界──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辭:╱辛波絲卡
221辛波絲卡作品年表
==================
《辛波絲卡‧最後》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生前最後一部詩集,及其他詩新譯。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辛波絲卡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
但辛波絲卡的詩,是一個又一個無垠與寬容的宇宙,
……這便是我如此重視「我不知道」這短短數字的原因了。這辭彙雖小,卻張著強而有力的翅膀飛翔。它擴大我們的生活領域,使之涵蓋我們內在的心靈空間,也涵蓋我們渺小地球懸浮其間的廣袤宇宙。……詩人──真正的詩人──也必須不斷地說「我不知道」。──一九九六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辛波絲卡的得獎辭。
只要活著,我們每個人就都是從地獄歸來的倖存者。
辛波絲卡以獨特視角的敏銳喉嚨,為我們吶喊出人生承受的所有針尖。那些跌撞,瀕危,瘡孔等人生各種險灘,那些無常,死亡,時間,記憶,愛等亙古命題,辛波絲卡都以獨特的視角、清澈易讀的文字、精準的剪裁,細細織就。
但更高明的是,她讓細節成為煉火,滾燙於我們眉宇間;她不直接書寫同情與憐憫,也不輕易二分黑白,她只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沃土栽植新株,繁衍出一片療癒森林,一如人生將如碎屑飄落,但轉角陌生人的笑容卻讓我們暖。
對孩子而言:第一個世界末日。
對貓而言:新的男主人。
對狗而言:新的女主人。
對家具而言:樓梯,砰砰聲,卡車與運送。
對牆壁而言:畫作取下後留下的方塊。
對樓下鄰居而言:稍解生之無聊的新話題。
對車而言:如果有兩部就好了。
對小說、詩集而言——可以,你要的都拿走。
百科全書和影音器材的情況就比較糟了,
還有那本《正確拼寫指南》,裡頭
大概對兩個名字的用法略有指點——
依然用「和」連接呢
還是用句點分開。
──〈離婚〉
目錄
這裡(2009)
這裡14
在熙攘的街上想到的19
點子23
少女26
與回憶共處的艱辛時光30
小宇宙33
有孔蟲37
旅行前39
離婚41
恐怖份子42
例子44
認領45
不讀47
憑記憶畫出的畫像50
夢54
驛馬車上58
艾拉在天堂62
維梅爾64
形上學65
冒號(2005)
缺席68
公路事故71
第二天——我們不在了73
事件75
與阿特洛波斯的訪談78
希臘雕像84
迷宮87
事實上每一首詩92
瞬間(2002)
話筒98
回想100
初戀102
小談靈魂104
結束與開始(1993)
悲哀的計算110
無人公寓裡的貓114
橋上的人們(1986)
奇蹟市集118
巨大的數目(1976)
老歌手124
讚美自我貶抑125
烏托邦127
可能(1972)
復活者走動了132
一群人的快照134
從容的快板137
幸福的愛情140
一百個笑聲(1967)
火車站144
砍頭148
來自醫院的報告151
眼鏡猴153
鹽(1962)
健美比賽158
詩歌朗讀160
水162
呼喚雪人(1957)
不會發生兩次168
坦露171
紀念174
致友人177
清晨四點180
自問集(1954)
戀人們184
未出版作品(1944-1948)
走出電影院188
滑稽的情詩190
足矣(2012死後出版詩集)
在機場194
手195
鏡子196
給我的詩的詩198
【附錄一】我們在《這裡》──閱讀辛波絲卡生前最後一本詩集/陳黎‧張芳齡200
【附錄二】詩人與世界──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辭/辛波絲卡214
辛波絲卡作品年表221
====================
《黑色的歌》
內容簡介
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表之一,享有「詩界莫札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面世。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
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出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制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家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出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致使這本出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了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才首度於波蘭出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表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了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了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了「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面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表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目錄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了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家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表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1986)
恐怖分子,他在看 (《巨大的數目》, 1976)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橋上的人們》, 1986)
恨 (《結束與開始》, 1996)
我想像中規劃世界 (《呼喚雪人》, 1957)
天大的好運 (《結束與開始》, 1993)
夢(《鹽》, 1962)
許多可能 (《橋上的人們》, 1986)
結束與開始 (《結束與開始》, 1993)
越南(《開心果》, 1967)
字彙(《鹽》, 1962)
一粒沙的景色 (《橋上的人們》, 1986)
在老人院 (《萬一》, 1972)
墓誌銘(《鹽》, 1962)
葬禮(《橋上的人們》, 1986)
未曾發生的喜馬拉雅之旅 (《呼喚雪人》, 1957)
可以是無題 (《結束與開始》, 1993)
在公園裡 (《瞬間》, 2002)
筆記(《鹽》, 1962)
和石頭交談 (《鹽》, 1962)
向風景道別 (《結束與開始》, 1993)
尚且(《呼喚雪人》, 1957)
某些人 (《瞬間》, 2002)
時代的孩子 (《橋上的人們》, 1986)
女人的肖像 (《巨大的數目》, 1976)
酒席間 (《鹽》, 1962)
有氣球的靜物畫 (《呼喚雪人》, 1957)
自我分割 (《萬一》, 1972)
劇場印象 (《萬一》, 1972)
民謠(《鹽》, 1962)
地圖(《夠了》, 2012)
※Epilog──〈青少女〉 (《這裡》,2009)
================================
《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
內容簡介
寫作這條路,如何開始,何時停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的創作建議
懇切﹑慧黠﹑幽默﹑詼諧﹑諷刺。
「世界必須一再被重新書寫,因為此刻已不同於以往,或者只因當時我們尚未存在。」
一九五三至一九八一年,辛波絲卡(Wisława Szymborska)以編輯身分任職於波蘭雜誌《文學生活》,期間曾與另一名同事負責「文學通訊」專欄,匿名回覆、評論投稿作品。刊登文壇新星之作的專欄吸引來自各地、懷抱夢想的文學愛好人士來函,雜誌編輯則以詼諧諷刺交織的機敏意見答覆。多年後,這些點評終於集結出版,與所有仍在路上的寫作者交流其迷人的文學觀點。《辛波絲卡談寫作:致仍在路上的創作者們》這本書涵納對有志創作者的懇切忠告,也能看見詩人回應其寫作生涯的告白,行文間更收錄十五幅辛波絲卡的拼貼作品,圖文相映置放極富趣味性。
從事文字工作的讀者也許能在辛波絲卡促狹中帶點鼓勵的編輯心內話求得共鳴,她同理創作的辛勤,也不忘拿自身經歷敦促沮喪的後進夥伴:「我自己也是從拙劣的詩詞和故事開始的。」從生活的如常中提取那份不尋常的詩意,那正是寫作者要做的事。辛波絲卡在書裡化身專屬編輯,替創作新手梳理寫作策略,給予忠實的建議與思想上的啟發。
「讓我們解下翅膀,嘗試徒步進行創作吧?」辛波絲卡這麼說。
目錄
關於「文學通訊」的對話
文學通訊
關於「文學通訊」的另一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