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從地圖出發,重現鮮為人知的香港歷史真相︒
英國殖民地部文獻,輔以歷史資料,
配以當代影像記錄。
一紙地圖,
呈現人物︑事件與歷史的交織關係
提供嶄新視角,
呈現九龍半島不為人知的一面,
還原更立體、更有力量的香港歷史真相︒
***
「地圖並不是客觀的記錄,而是權力的證明︒」
九龍半島的歷史,是權力︑利益與反抗交織的篇章︒
由獅子山一帶差點成為歐洲人的中產住宅區、港英政府和英國軍部爭奪尖沙咀黃金地段,到旺角洗衣街等農地被賤價收購,土地規劃的背後,原來盡是難以言說的權謀力量。
以當代影像記錄今天的九龍半島,再以地圖還原半島的發展真相,解封真實歷史。
作者簡介
余震宇
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現職中學中文、文學教師。「香港舊照片」版主,著有「消失中的風景」、「壹街一個故事」系列、《白布香江》及《聽講我城》等著作,先後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多倫多大學舉辦展覽。又參與舞台劇製作、帶導賞團,主領講座,關注香港文學與城市記憶。
林曉敏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士、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碩士。現為作家、攝影師及策展人。於2020年設立「香港遺美 Hong Kong Reminiscence」平台,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著有《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一書,並參與多次本地及海外展覽。在城市尋幽探秘,以照片及文字拾遺,記錄舊事物,留住留不住。
目錄
序 余震宇
序林曉敏
前言
曾為農地的九龍半島攝影師意外拍下巨變前夕
獅子山一帶險成歐洲中產住宅區?極具爭議的居住條例
如果九龍有電車?城市發展的想像
九龍車站選址奠定尖沙咀地位總站位置、走線與配套的角力
半島酒店的誕生港英政府買地籌建支持旅遊業
九龍半島西南角界石之爭土地權益與管轄權的角力
油麻地避風塘工程引賠償爭議華人集體訴訟案折射社會不公
富商的九龍一號農地之爭永久租下油麻地核心的大計
九龍寡婦的農地抗爭豉油街、洗衣街、染布房街、黑布街及白布街的由來
京士柏:越縮越小的皇囿百年前的土地問題
深水埗改善計劃成就戰前唐樓群
深水埗天后廟曾兼營醫局廟址喬遷見證區內變化
西九龍發展因英軍延誤多時填海新地被強佔民生發展延後
界限上的深水埗村南北分治引爆越界拘捕事件
黃埔船塢成爭地犧牲品「軍事保留區」礙買地擴展
青洲英坭:紅磡的社區惡夢灰塵、毒霧與亡魂
庇利街:今昔海陸空重地由船廠、航空地皮至公路
香港曾有座「聖山」獲港府保護的宋王臺古跡
啟德的前世今生由華人住宅區到世界級機場
九龍寨城去留爭議持續一世紀中、英政府與居民的無間斷鬥法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rating_source_shopline' | translate}}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