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孕育了奉俊昊的電影感性,
畢竟要在這裡活下去,
便得注意到我們腳底下地面幽微的挪移。
世界的形構愈來愈讓人迷惑,「奉式電影」如何繪出此時此地的座標?
場面調度、鏡像迷宮、現代化、本土與全球化、權力與資本流動……
脫線的細節,即將撕開更大尺度的糾葛──
《殺人回憶》《寄生上流》《米奇17》
奉俊昊從影以來關鍵總評
精闢解讀╳深入訪談
形式分析結合文化分析的作者論
知名電影學者田鍾琄最新力作
《非常母親》的潛在鏡像
如何擴張為《寄生上流》的全球空間?
《寄生上流》的暴雨會流進漢江
滋長出《駭人怪物》,
再化為《末日列車》的冰封大地?
無法擺脫《殺人回憶》的泥沼,
又能否逃離《米奇17》的星際霸權?
奉俊昊:我希望我的電影給人物理實體感,而非僅有概念。……我希望我的電影有觸覺,有感官效果,能幾乎在物理上攻擊觀眾。
奉上推薦──
一頁華爾滋(影評人)
馬欣(作家)
黃以曦(影評人)
徐明瀚(電影與藝術評論人)
孫松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孫松榮:
本書的精彩在於田鍾琄撰寫了一部修正作者論的奉俊昊作品研究:透過深入分析從《綁架門口狗》到《寄生上流》的風格演變與文化意涵,不僅揭示了類型揉合與歷史辯證的交錯,還極具說服力地闡釋了這位將「新韓國電影」推向世界影壇巔峰的導演如何在政治經濟學的交織中,形塑出一種穿透藝術與商業、批判與通俗、在地與全球的奉式風格。
于昌民:
本書是少數能夠結合形式分析與文化分析的作者專論。……奉俊昊的作品在田氏的分析之中,便是一個個有趣、複雜、令人驚奇的機構裝置,幫助我們看清全球化糾葛的模樣,並思考可能的下一步將在何方。
【內容重點】
場面調度╳鏡像迷宮
場面調度不只是場景的特殊性,鏡像迷宮也不只是全球的尺度觀。
在奉俊昊的電影裡,兩者是互相交織的工具,用以建立電影空間與社會空間的關係,帶我們理解全球化的地景與本土的動態迴響,日常生活又怎樣體現了廣幅的權力與資本流動。
奉俊昊VS韓國電影新浪潮
韓國電影新浪潮承擔著歷史創傷的重負,奉俊昊則進一步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中,質問對過去的理解,並嘗試透過不同尺度將個人經驗、國族想像與全球政治潛流相連結,提供理解未來變局的可能性。
從幽閉的僵局到新的逃亡
從《末日列車》與《玉子》開始,奉俊昊的電影就和之前的幽閉感拉開了距離,但擴大了的感性和視野,帶來的不是更理想的全球社會,而是零和競爭的惡性擴張網絡,逃脫僵局變得更難實現。如果說《寄生上流》發明了一種「域內的逃亡」,最新的《米奇17》便代表了星際霸權的囚禁。
奉導創作剖白:鳥瞰一切的慾望
在訪談中,奉俊昊坦言他花在編劇身上的時間比花在導演身上的時間還多,因此有時候覺得自己的主要工作不是導演,而是編劇。
他又承認自己是「地圖控」,雖然不至於控制狂,但當他能綜覽全局時,確實會感到興奮。在寫《末日列車》的劇本時,他把劇本全部攤在地板上,彷彿這樣就可以鳥瞰全局。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